基本可以确认,10月CPI1.7%的涨幅是今年物价低点,也是本轮物价运行拐点。
深成指全月跌566.55点,跌幅6.69%。从上周开始沪深单个市场日成交量均低于400亿元,本周四若无尾市恐慌盘涌出,可能又要创地量,市场流动性日益衰弱。
因此综合技术面判断, A股短线仍不乐观,底部的到来还需期盼政策的及时雨。成交量同比略有放大,不过一位维持较低水平,后市量能及热点的持续性,将是股指能否反弹的关键。临近尾盘,沪指震荡上攻涨近1%,地产、建材、页岩气等板块领涨。今日两市双双低开,沪指再次创下45个月新低,盘中最低曾至1959.33点,之后在地产、水泥、建材等板块的带动下沪指企稳回升。2、临近年底资金面通常趋紧,同时,IPO和限售股解禁的潜在资金需求压力较大,市场资金仍在持续流出,供求关系依然不乐观。
板块方面,房地产板块早盘崛起,至收盘飚涨3.21%,涨幅领衔沪深两市。主力资金流出前5名的个股分别是:酒鬼酒、华谊兄弟、五粮液、精工科技、中信证券。从2008年起,老工业基地徐州用三年时间打造出装备制造、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旅游四大千亿元主导产业,物联网、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这是江苏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现象。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勘查开发、资源税费改革等多个领域。破解难题最重要的是制度保障。我国118座资源型城市中,共生活着约1.54亿人,超过我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早转型,早主动。
生态美、文化兴,更要社会稳,实现激情与活力竞相迸发、安定与有序紧密结合、公平与正义充分彰显。十八大代表、湖北省黄石市委书记王建鸣认为,这一论述,对于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八大代表、黑龙江省委常委、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一语中的。铜川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办公室主任赵亚军认为,从长远看,关键是真正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形成系统的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体系。资源型城市的生命长度究竟能延续多久?这道难题考验着世界,更考验着快速发展的中国。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铜川着力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面转型,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城市转型,决策者们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黄石先后被评为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跳出大庆看大庆、分析对比看大庆、站在高处看大庆,大庆在更高的发展层级上设计未来。蝌蚪型城市则像蝌蚪跳上岸,摆脱对资源的依赖,蜕变成青蛙,即使资源枯竭,城市也会可持续发展。
黄石是全国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示范区之一,有着3000多年的矿业文化历史,通过城市文化体系建设,黄石正在打造历史古迹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例如美国西部有许多曾经红火一时的鬼城,就是资源被开采完之后被遗弃的矿区。
目前,全市有4家企业产值过百亿元,引进7家世界500强企业,1家企业产销量居全球前3位。立足国情,如此庞大的城市人群绝不可能因为资源枯竭而整体搬迁。
我国118个资源型城市都不同程度面临着荷兰病的威胁。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鼎盛时期的铜川矿务局,职工和家属曾达到30万人之多。黄石的文化转型,对产业竞争力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铜川市目前已跃入近10年来全国294个城市中综合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城市之列。改革开放尤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通过大力培养接续产业、提升改造资源型产业,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转型,使一些煤都油城成功摆脱对资源的严重依赖,重新获得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近年来,黄石在产业发展路径上,以高科技引领,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实现了由资源产业一业独大向优势产业多业并举转变。2008年,黄石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这是我国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共同经验。做春蚕还是蝌蚪?资源型城市的命运抉择因资源而兴的城市,也有可能因资源枯竭而亡。
近年政府通过打造文化公益性设施平台,提升人的素质,让群众百姓广泛参与城市建设。资源型城市实现华丽转身,需要生态、文化、社会、机制的全方位转型。
令人瞩目的是,大庆石油勘探开发、工程设计等服务外包业务,市场遍及中亚、美洲等20多个国家。全面转型资源型城市焕发勃勃生机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摆脱对资源的依赖,首要矛盾是解决结构性问题。铜川曾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共有118座资源型城市。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共和国成长的流金岁月里,这个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工业创造了无数辉煌。而在近代史上,100多年前,张之洞在黄石兴办民族工业,一批钢铁、水泥、煤炭企业随之诞生。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550亿元,增幅居江苏首位。2009年,铜川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转型试点城市。
作为国家资源型城市改革试点,近年大庆产业结构打破一油独大的格局,大力推动石化工业、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务业发展,2011年,采油经济比例首次被超越。近年来,铜川用环保倒逼结构调整升级,消化历史包袱,让城市转型轻装上阵。生态转型回答了经济发展为了什么,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则是解决发展依靠什么的问题,为资源型城市长远发展鼓足后劲。资源型城市的结构优化,重在因地制宜,统筹比较优势和优势资源,选择合适自己的路径,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稳定期是实施经济转型的最佳阶段,在这一时期主动转型,可以比较平稳地、以较小的代价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一柱擎天到多业并举,资源型城市力克荷兰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丰富的天然气催生了荷兰的繁荣,但一柱擎天的天然气却打击了该国其他产业正常发展,当天然气开采殆尽时,荷兰陷入经济衰退困局。截至目前,铜川已先后关闭拆除一大批高耗能污染企业,同时森林覆盖率达到44.8%,2011年有328天空气质量达到良好以上。
王建鸣说,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巨大。连日来,新华社记者深入大庆、徐州、黄石、铜川等城市,探寻这些城市的转型轨迹,求索人类生存发展与资源环境节约保护关系的答案,从而更深地体会了科学发展之重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